游客发表
道道網據《商學院》報道,在業績進入瓶頸期的同時,唯品會又陷入涉嫌售假風波。 日前,北京市消協分別從合生匯、燕莎友誼商城、北京老佛爺百貨、西單大悅城、城鄉購物中心等場所以及天貓商城、唯品會等網絡購物平台,隨機購買了60件樣品進行比較試驗,樣品價格從380元至8588元不等。 經測試,一件購自“唯品會”的標稱無錫阿拉貝爾針紡製品有限公司銷售的“ROYAR 鹿皇羊”套頭連帽撞色衛衣針織衫,售價689元,明示綿羊毛53.5%、山羊絨45%,實際為100%羊毛,涉嫌售假。 針對涉嫌出售假羊毛衫一事,唯品會方麵曾向相關媒體解釋稱,公司已經下架兩個涉事品牌,各部門開展自查工作。 《商學院》記者聯係到唯品會副總裁馮佳路了解事情的最新進展,截至發稿,對方未做回應。 信譽折損 唯品會一直宣稱100%正品,“品牌特賣!都是好牌子,天天有3折”。官網顯示,目前唯品會已經合作超過20000個品牌,供應商類型包括品牌生產商、品牌官方授權總代理商、品牌分公司及國際品牌駐中國的辦事處等。更與多家行業巨頭達成戰略合作關係,簽訂戰略正品采購協議,從源頭杜絕假貨。 《商學院》記者就此次涉嫌售假事件發生的原因、選品程序,以及供貨商把控等問題向唯品會方麵發送了采訪函,截至發稿,未收到回複。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向《商學院》記者表示:“唯品會一直以來以品牌特賣來為品質背書。但隨著架構越大,其在品控上出現差錯也是必然會爆發的問題。其在選品過程中是否把關不嚴,不好判斷。但僅僅從品牌而論,其進行選擇勢必進行資格驗證,上述問題服裝在資格上或沒有太多瑕疵,而是在質量上貨不對板。” 張書樂認為,對於電商平台來說,這種資質上“正品”而質量“不過關”的情況,確實是一個漏洞,也難以封堵,加上互聯網快速迭代的品類需求,就容易形成漏洞。而一旦大規模爆發,會讓用戶對平台的可靠性存疑。特別是唯品會這種以品牌特賣來吸引用戶、形成黏性的電商平台,受傷更重。 記者發現,唯品會在多家投訴平台上的投訴並不少見。此外,通過搜索過往消息發現,這也並不是唯品會第一次被曝出售假。早在2015年時,唯品會在當年最後一天發布聲明,證實平台銷售商品中“摻有非茅台集團原廠原裝商品”,對已退貨的商品進行封存並移交相關部門調查和鑒定,對903名消費者退款,並給予十倍賠償。 2月18日,記者在新浪黑貓投訴平台以“唯品會 假貨”作為關鍵詞檢索,有超過200條相關投訴彈出,而若以“唯品會”為關鍵搜索詞,投訴量則高達5096條。
相关内容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